星座运势馆

位置:首页 > 命理 > 姓氏名人

尤思礼,大部分尤氏皆奉尤思礼为得姓始祖

解读百家姓尤姓名人,尤思礼,目前我们绝大部分的尤氏子孙皆奉尤思礼为得姓始祖。台湾第八十四大姓,尤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5%左右。

尤思礼 大部分尤氏皆奉尤思礼为得姓始祖

尤思礼,原名沈诚,字思礼,尤姓得姓始祖。根据福建尤氏族谱,沈思礼生于河南光州,唐末天下大乱,其幼年时与亲族随王潮、王审知的民变军队南下进入福建,后为王审知女婿。公元924年护送王审知入京进万寿节,后唐庄宗李存勖封其为唐驸马都尉,他为尊崇其岳父威望,避讳闽王名字“审”“沈”谐音,将沈姓去水改尤,成为尤姓的得姓始祖。今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镇南厅有尤(沈)思礼与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称“驸马墓”。但据史料查证王审知自公元885年入闽至公元925年离世,终身未返战乱多事之中原。1981年出土的王审知墓志铭记载了他的四名女婿,其中亦无尤思礼。尤思礼为王审知女婿因讳改姓一说始现于距五代六百年之后的明代尤氏族谱,之后流传甚广,目前大部分尤氏皆奉尤思礼为得姓始祖。

尤思礼,原姓沈名诚,号思礼,尤姓得姓始祖。按照福建尤氏观点:五代时,王审知在福建建立闽国,自称闽王,尤思礼为其女婿。924年(唐同光二年)十月,思礼公护送闽王到京进万寿节,后唐庄宗受封为唐驸马都尉,同时为尊崇其岳父威望,避讳闽王名字“审”“沈”的谐音,把沈字三点水去掉,改名尤思礼始着尤氏。今福建省南安市南厅有尤(沈)思礼与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称“驸马墓”。

近年来各地尤氏修谱皆称始祖尤思礼是王审知的女婿。说是后唐时,尤思礼陪同岳丈闽王王审知入京贺万寿节,后唐皇在殿前对闽王称:汝婿即吾婿。遂封尤思礼为驸马都尉。《三明日报》曾刊文称,尤思礼幼小时随三王入闽,后被王审知招为女婿,并被派往永安青水光坑守护王审知母亲徐氏夫人墓。沈氏族人聚居于此,遂名其地沈溪,又得后唐皇赐姓,乃更名尤溪云云。经过考证历史文献和文物资料,发现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首先,王审知未曾入京觐见后唐皇帝。王审知自青年入闽以后,中原皇朝发生了唐、后梁、后唐三朝更迭。闽王虽然始终奉中原为正朔,向皇帝朝贡不断,但自身再也没有回过中原。《十国春秋》记载:(同光二年,924年)“冬十月,进万寿节并贺皇太后到京,金银、象牙、犀珠、香药、金装宝带、锦文织成菩萨幡等物于唐”。

有人据此认为王审知曾“到京”,其实不然。这里是指皇太后到京,是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迎请他的母亲从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来到洛阳。《资治通鉴》记载:(同光二年春正月)戊午,上遣皇弟存渥、皇子继岌迎太后、太妃于晋阳,太妃曰:“陵庙在此,若相与俱行,岁时何人奉祀!”遂留不来。太后至,庚申,上出迎于河阳;辛酉,从太后入洛阳。《旧五代史》记载:(同光二年春正月)甲寅,有司上言:“皇太后到阙,皇帝合于银台门内奉迎。”诏亲至怀州奉迎。中书奏:“自二十三日后散斋内,车驾不合远出。”诏改至河阳奉迎。庚申,车驾幸河阳,奉迎皇太后。辛酉,帝侍皇太后至,文武百僚迎于上东门。

由此可知,闽王为庆贺万寿节和皇太后到京这两件大喜事,特进献金银宝物于唐,而闽王本人并未亲自送宝赴京。既然闽王并未入京觐见后唐皇,那么殿前加封驸马之说也就是子虚乌有了。

其次,永安徐氏夫人墓并非王审知母亲之墓。1981年,永安市在文物普查的时候,在当地发现了光绪年间刻板的王氏族谱和一本旧手抄谱。谱载:886年,王审知兄弟3人奉母徐氏夫人随军入闽途中,夫人病逝,遂就地选址龙吴光坑安葬。当时并特派亲属和部分兵丁守护陵寝。907年,王审知统一八闽,便命其四子王延政偕其子王继成、王继昌复回光坑罗兜开基定居,子孙世代繁衍生息至今,一直守护着徐氏墓。该墓于2000年被永安市政府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这一说法并不被大家一致接受,尤其因为其所述始迁祖王延政事迹与史不符,世系也有错乱,整体与安溪县传世的《招卿王氏族谱》出入很大。因此有人断定其为伪谱。

安溪县《招卿王氏族谱》,始修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7),以王直道为第一世。王直道,原名王继达,生于920年。闽王王审知孙,天德帝王延政的第三子。南唐灭闽后避居小溪场。后周显德三年(956)继詹敦仁任清溪(今安溪)县令。后辞职隐居于崇信里招坑乡(今芦田乡招坑村)。卒于宋淳化二年(991),其墓至今犹在,位于芦田乡招坑村大职山刺菜垄。属县文物保护单位。《招卿王氏族谱》传承续修有序,与新旧《五代史》、《十国春秋》等史料记载不悖,为目前开闽王氏最为可信的族谱之一。

据《十国春秋》记载,王延政任建州节度史时,因不满王延义暴政,于943年以闽北建州之地建殷国,改年号天德,与其兄王延义的闽国并立。944年,闽国皇帝王延义为叛将所杀,王延政率军清除叛乱,恢复闽国国号。不久又被南唐入侵,945年兵败投降了南唐,闽国遂亡。南唐迁王氏之族于金陵,先后封王延政为羽林大将军、安化军节度使、鄱阳王,后又改光山王。死后葬于漳州。这些史实与永安王氏族谱记载完全不同。《十国春秋》记载王审知的母亲姓董,累封秦国太夫人,有传。今天福州于山的白塔,正是当年王审知为了纪念大哥和母亲而修建的。而永安发现的墓葬为河涧夫人徐氏墓,史实姓氏皆不同,当是另有其人。

此外,尤思礼也太不可能作为孩童随军入闽。《十国春秋》记载:“王绪入闽,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违者斩。惟太祖昆弟扶母从军”,可见当时随军并无老幼,只有王审知三兄弟违令,私自携带老母随军,所以王绪很生气,差点下令杀了她。

再次,王审知墓志铭中记载4名女婿,其中并无尤思礼。王审知墓位于福州市新店镇莲花山南麓的西室山。1981年政府重修王审知墓时,分别出土了王审知墓志1合,王审知原配夫人任氏墓志铭碑1通,均系翁承赞撰,现存于福州庆城路闽王庙中。王审知墓志铭记载:“女七人:长封琅邪郡君,适节度判官、检校司空、柳州刺史李敏;次适水部员外郎张思齐;次封琅邪郡君,适检校太傅、睦州刺史钱传珦;次适观察判官、尚书工部员外郎、封州刺史、赐绯鱼袋余廷隐;三人未出适。”相对于任何历史资料,当时随葬的墓志铭无疑是最为权威的史料。闽王去世时有4个女儿已嫁,3个女儿未嫁。已嫁女儿中有2人被封为琅邪郡君,其他女儿并无封号,所以王审知的女婿绝无可能被封为驸马,而被封为驸马都尉的尤思礼并非王审知的女婿。

尤思礼或为天德帝王延政的女婿。虽然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尤思礼并非王审知的女婿,但是也有很多证据显示,他可能是王审知的孙女婿,是末代闽王天德帝王延政的女婿。清乾隆十四年尤锡观撰《闽泉尤氏始祖祠堂记》云:我始祖考驸马都尉思礼公……肇居于泉州,与留从効分掌四门学。厥后葬于武荣。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掌四门学驸马都尉尤宗墓,在南安二十四、五都金田南厅乡。与留从効为襟兄弟,皆王审知女婿。

留从效(906—962),年轻时为泉州城衙兵,以征讨临汀(今长汀)军功升迁为泉州散员指挥使,944年刺杀黄绍颇后成名。闽国亡,南唐任命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掌泉漳两州。王审知去世时有3个女儿未嫁,时留从效年方20岁,未成功名,后来成为王审知女婿的可能性不大,《晋江县志》记载他和尤思礼“为襟兄弟,皆王审知女婿”,尤氏族史记载尤思礼“与留从効分掌四门学”,应属考证不周。不过,王审知第十一子王延政于943年建殷国称帝,他的女儿顺理成章就是殷国公主,女婿则可封为驸马都尉。尤思礼“肇居于泉州”“与留从効”“掌四门学”,这些信息透露了他可能就是王延政的女婿,被封为泉州四门博士,并从此在泉州安家。

关于晋江王留从効善待王延政女儿女婿的事迹,从北宋到清代,正史和地方志多有记载:

《九国志》:“王氏有二女,嫁为郡(泉州郡)人妻,从効每给其衣食。”

《宋史》:“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效奉之甚谨,资给丰厚。”

《十国春秋》:“天德帝有二女在郡,从効事之如故,资给甚厚。”

清道光《晋江县志》:“王氏有二女,为郡人妻。从効奉之甚谨,资给丰饶。”

此外,按王延政第三子王直道(920~991)的年龄推测,假定尤思礼生于915年,其7世孙,北宋知建康府加少保尤辉(世系:思礼—志威—构—宋—叔保—大公—辉)生于1074年(据《万柳溪边旧话》),平均每代相隔26.5岁,也是合乎逻辑的。

明代以前的尤氏家谱未闻尤思礼为驸马一说,这是因为王延政自943年称帝到945年降于南唐总共才当了3年皇帝,后又随南唐降宋。闽国在宋代史官眼中被视为僭伪政权。那么在宋统一中国以后,王延政的女婿寄人篱下,自然不敢过于张扬,标榜自己的驸马身份了。

当然,说尤思礼是王延政的女婿尚无直接证据,目前都是根据相关史料推测,真相究竟如何?或许只有期待王延政墓志铭出土的那一天。王延政墓在漳州芗城区浦南镇诗朋村马栏桥头,今双凤山公墓内,属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