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運勢館

位置:首頁 > 傳統文化 > 婚嫁文化

結婚發嫁是什麼意思,送嫁有哪些形式

想要讓婚姻更加順利,就必須要對婚禮習俗有所瞭解,今天爲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結婚發嫁的講究。一起來看看吧!

結婚發嫁是什麼意思 送嫁有哪些形式

發嫁的意思:

發嫁也叫送嫁,都配有送客。送客有大客、小客和伴娘組成。男大客是由新娘的大舅、大爺、叔叔,現在還有請村幹部擔當的,女大客由新娘的大娘、嬸子擔當;男女大客在挑選上有講究,屬相不能與新娘相剋,並且要夫妻兒女雙全的。小客都是新娘的同輩或者下輩人,伴娘一般是新娘的姐妹或好友。

送嫁的形式:

送嫁的形式,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所變化。解放前後,除了比較富貴的人家用四人擡的專用花轎送新娘以外,多數人家都是用沂蒙山區特有的獨輪車(平時用來推運貨物),裝飾而成的“轎”。也是大家在南征北戰等電影中看到的沂蒙老百姓擁軍支前推的那種獨輪車。不過,當時是木頭輪的,後來換成了橡膠輪胎了。裝飾非常簡單,只是用紅色的席子在車上搭成一個弓形,固定好,新娘坐在獨輪車的左邊,伴娘坐在右側,當地叫“稱(chen)車子的”。大小客跟在新娘的車子後徒步前往,再後邊是擡嫁妝的隊伍。大嫁妝都是兩個人擡,小的一個人扛着。“七十年代之後,送嫁開始使用拖拉機,八十年代拖拉機和轎車並用,一般只有一輛轎車,新娘和伴娘坐,大小客和嫁妝用拖拉機運送。九十年代以來不論農村還是城裏,送嫁普遍用上了轎車,只是檔次有高低之分,少的幾輛,多的十幾輛,有的青一色的寶馬車,有的新娘坐白色的車,意思是夫妻白頭到老。送嫁時,最前邊是攝影車,後邊是新娘車,再是大客車、小客車。現在有些富裕人家,閨女出嫁時還陪送轎車,緊隨接新娘的婚車之後。嫁妝不再隨送嫁隊伍,一般是婚前幾天早已在新郎家安置好。在農村,時下還有少數人家結婚嫁妝和被褥隨送嫁隊伍同行的,意思是向外人展示家庭的富有和大氣。

送嫁隊伍過路口、過橋樑、過村莊等,都要燃放鞭炮,謂之敬路神、橋神,並有專人在這些地方貼上寫有“青龍”二字的紅紙條,與新郎新娘八字不合的送客兜裏也要裝上寫有青龍二字的紙條。傳說青龍能“鎮邪”,鞭炮能“除惡”。途中遇到對面來的送嫁隊伍,雙方都要落轎和停車,由大客出面聯繫,圖個喜氣,互相禮讓,各自從路邊透過。送嫁隊伍到了男方的村頭或社區門口,男方派專人邊放鞭炮,邊迎接送嫁隊伍。新郎、家人和陪客在自己的家門口等候迎接新娘。送嫁隊伍在新郎家門口落轎或停車後,新郎的家人和陪客按照分工,分別先把送新娘的大客小客從車上接下來。然後由新郎給新娘開車門,在車門的下邊放一塊用黍米打製的圓形糕,新娘下車第一腳踏在糕上,意喻今後的日子“步步登高”。在新娘走出喜車或花轎、經過大門、拜天地等幾個環節,新郎家都要安排專人撒福。就是向新娘新郎頭上撒麥麩、紅棗、栗子、銅錢、糖果等物品,取多子多福之意。現在,除了傳統的撒福,還燃放一種特殊的煙花。撲通一聲,炸出五顏六色的紙片片、紙條條,既有祝福之意,也增加了喜慶的氣氛。

發嫁時間 發嫁的日子及時辰要嚴格按照之前男方送來的“日子”規定進行。費縣有發嫁“儘早”之俗,即在規定的時辰裏,越早越好。所以,舊時費縣閨女出門子多在太陽出來之前。特別是遇有同村或附近村莊有同一天出門子的,更要搶早。此俗形成原因,概因舊時送嫁沒有車馬,嫁妝多肩挑人擡,新人坐的也是人力轎,速度較慢,如不早發,路途遠者可能要趕到下午,而按費縣風俗,新媳婦必須正午12點前進門,如拖到下午進門是很不吉利的。

這天,新娘早早起來去上頭,農村一般在家中或到鎮上去,城市到專門的店,盤頭、帶花、穿婚紗、梳洗打扮。同時裝飾送嫁的轎或車,新娘坐的車裝飾比較複雜,其他車簡單一些,但都在車的前邊或後邊貼上“百年好合、永結同心”之類的喜聯。發嫁前新娘和家人照相,除全家合影外,分別和家人照相,示意留下做姑娘時與家人的最後一照。

標籤:結婚 發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