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運勢館

位置:首頁 > 傳統文化 > 民族文化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在中華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劍文化作為中華幾千年的文明一部分的的代表者,十大名劍在很大程度上象徵了中華名族某種正德、正身、正義的氣節。在古時候鑄劍師的高超的鑄劍技術和融合智慧的心血,鑄就了一把把震撼人心的神劍。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聖道之劍——軒轅劍
  軒轅夏禹劍,又名軒轅劍。它是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軒轅夏禹劍!黃帝、夏禹,勇氣、智慧、仁愛……一切歸於兩個字:聖道。

軒轅劍,取於“軒轅”一詞,而“軒轅”二字則與天下第一帝——黃帝有關。黃帝的先祖是有熊氏,而有熊氏崇尚的就是土德,因為唯有土地方可生存。而土多是黃色,黃帝母親就附寶給他起名叫黃帝。又因他長在姬水,居住在軒轅之丘,於是他就以姬為姓,以軒轅為號,所以黃帝我們也稱之軒轅氏。在中華文明發端之始,黃帝就開始造車,所以“軒轅”二字又有了車的意思。

還有一種説法。華夏始祖早就將龍、鳳、龜、麟,視為四大聖物,並深深地滲入到農耕時代與之相關的水土文化之中。黃帝號為軒轅氏,軒轅二字,即為“力天”,意思是神化了的大龜。但“軒轅”一詞傳到現在,多為指車,少有人指龜。

鑄造轅劍,則有這樣的傳説:黃帝命令座下一對十分思愛的夫妻鑄劍師,要他們鑄一把絕世名劍。但兩位鑄劍師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無法鑄成理想的絕世名劍。那日黃帝來到劍房視察,不知是不是受神靈之點化,他斷然割下自己的臂肉,投進劍爐。中華第一神劍——軒轅劍,即刻鑄就。

輾轉間,黃帝鑄造的神兵流落到夏禹手中,經過了百年的風霜,原本光禿的劍身神奇的出現了花紋: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所以此劍也有“軒轅夏禹劍”之稱。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第2張

仁道之劍——湛盧劍
  湛瀘,是春秋時期鑄劍名匠歐冶子所鑄名劍之一。十大名劍之一,五大蓋世名劍之首。

湛瀘劍出爐之後,為吳王闔廬所得,其後應是輾轉夫差勾踐之手而終不知下落何處。及至宋朝沈括於《夢溪筆談。器用》中描述湛瀘劍“湛湛然黑色也”,湛瀘劍經過短暫現世之後又終歸於沉寂。這方通體墨黑渾然無跡的寶劍以其大巧若拙的技藝及仁者無敵的恕道精神而聞名。據傳歐冶子鑄成此劍時,不禁撫劍淚落,因為他終於圓了自己畢生的夢想:鑄出一把無堅不摧而又不帶絲毫殺氣的兵器。

相傳湛瀘劍出爐之後,為越王所得,後傳至越王勾踐,因勾踐戰敗,無奈之下把湛瀘劍進貢給了吳王夫差,然而吳王無道,湛瀘劍竟自行離開,飛至當世名君楚王身邊。從此,湛瀘劍便化為正義與仁德的代表,所謂仁者無敵,湛瀘劍是一把仁道之劍。

湛瀘是一把劍,更是一隻眼睛,注視着君王、諸侯的一舉一動。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傳説湛盧劍是一柄神奇之劍,它會滴血認主,唯有仁道之君,方可使用此劍。於是人們説“湛盧劍”不僅僅是一件兵器,而是一隻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上帝之眼,注視着天下君王。“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就是對此“仁道之劍”的最好寫照。

盧劍在吳越爭霸時,越王勾踐戰敗,將湛盧劍作為貢品敬獻給吳王闔閭,吳王視為國寶,終日佩帶在身,後又落到楚國被楚昭王所得,後傳到南宋名將岳飛手中,岳飛在“風波亭”被害後,不知去向。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第3張

帝王之劍——赤霄劍
  赤霄,十大名劍之一,是帝道之劍。漢高帝所得,鐵,銘曰赤霄大篆書,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

劍身仿秦劍。秀有花紋。“斬白蛇、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都是指這把劍。

此劍為漢高祖劉邦的佩劍。因為劉邦起事前,用現在的説法,也不過是一個社會上的混混而已。於是有關此劍的各種傳奇版本有不少。

其中以公孫冶為首的五位鑄劍大師,揉合天下數百種精石,歷經八年終於鑄出這把千古神奇兵器的説法,是最為可信的。因為只有人和時間,才有可能創造出奇蹟。

赤霄劍長三尺,劍身以玄鐵鑄造,人離劍七步之外,即可感覺到一股濃重的帝王之氣。據説赤霄劍出爐之時,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雷雨交加,連王氣所集的秦王宮殿,都為之震動不已。

公孫冶一看此劍,就面色大變,跌足長歎:“此劍既出,則天下大亂,我公孫冶竟成千古罪人也!”然後,慘然一笑,斷然橫劍自刎。而那赤霄劍,飲血之後卻紅光一閃,破天而去,不知所蹤。

後來怎麼就落入了劉邦之手,並讓他在芒碭山,憑此劍“斬蛇起義”,他不僅剷除了暴秦,還戰敗了與他爭雄天下的楚霸王項羽,建立了漢朝,開創了數百年漢室基業。赤霄劍,也因此成為一代帝王之劍。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第4張

威道之劍——泰阿劍
  泰阿,十大名劍之一,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楚國鎮國至寶,是把威道之劍。

公元前492年,越王出師伐吳,出征前派越臣文種為特使暗赴楚國,請楚昭王帶兵在吳國西部邊境起事,以牽制吳國的兵力。楚王早聞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在湛盧山上,鑄造出一柄“湛盧”寶劍,於是他乘機向越王提出,也要給他鑄一柄寶劍,來作為出兵的交換條件。越王無奈,只好再命歐冶子為楚王再鑄一柄寶劍。

傳説晉國當年攻楚,並將其圍了三年,就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劍”。但楚王不屈,就是不交出此劍,當他決定持劍親上城頭殺敵時,他叮囑手下,如果城破,他將用此劍自刎。他自刎後其左右要拾其劍,騎快馬奔到太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

在《越絕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楚王召來國中智者風胡子問道:“泰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風胡子對道:“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的內心之威,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啊!”於是泰阿劍成了一把威道之劍。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第5張

誠信高潔之劍——七星龍淵劍
  這把劍傳説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卧。是名“龍淵”。此劍鑄造的技藝固然精湛,但它的聞名還在於無法知道其真實姓名的普通漁翁:漁丈人。

據説當年歐冶子攜妻女,來到仙人指點的秦溪山時,只見在兩棵千年古樹下面,整齊地排列着七口井,其形如北斗七星,井中寒泉清洌見底,歐冶子認定此地是鑄造寶劍的最佳地點。

歐冶子汲水淬劍,當他將第一把劍放在石墩錘打時,突然烏雲四起,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七條金龍從井口鑽出,衝上雲霄,爾後齊向劍坯上噴了口水後,就騰雲駕霧而去。歐冶子舉劍觀之,只見劍身剛柔並濟,劍鋒鋭利無比,他隨手舉劍向巨石劈去,只聽“啪”的一聲,巨石被劈成兩瓣。

在《吳越春秋》中有這樣一段故事: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因荒不擇路,逃到了長江邊。前是波濤萬頃的長江水,後有刀槍在手的萬千追兵,正在危急萬分之時。一漁翁駕一小船將伍子胥渡過對岸,伍子胥要其留名,以圖日後回報。漁翁不言其名,只自稱“漁丈人”也。伍子胥無奈只好作揖道別,但行出不遠,總感不謝救命之思,非君子所為。於是又返了回來,並解下腰間的祖傳三世的七星龍淵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

“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歎,對伍子胥説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説完,橫劍自刎。因為有了這個故事,七星龍淵劍就是成了一把誠信高潔之劍。伍子胥悲悔莫名。

後此劍傳於唐朝,為避高祖李淵之諱而改名“龍泉”。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第6張

愛情之劍——干將劍
  干將是古代傳説的一把劍,十大名劍之一。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三月不成。莫邪斷髮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

干將,吳國人,歐冶子之婿(約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33年)。據説他原本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鑄劍師。他生成八尺之軀,英武異常。在未拜在歐冶子門下時,就已經懂得了熔、鍛、鏟、銼、刻、淬、磨等諸般鑄劍工藝。只因歐冶子之女莫邪是一位眉清目秀、聰明賢慧,勤勞勇敢的好女子。為了能與莫邪成親,才成了歐冶子的徒弟。

干將劍刃長三尺,柄長六寸,刃寬約三寸許,系紅櫻劍絮,重九鏘,即三斤十二兩,劍身有龜紋雕飾,舞動時有如虎嘯。

説干將鑄造出干將莫邪雙劍後,只將莫邪劍獻給了楚王,而將干將劍埋于山中。並囑咐莫邪等到兒子成人後,一定要用干將劍為其報仇。後來楚王得知干將另藏寶劍,一怒之下果真將他殺了。

干將死後,莫邪生下一子,名為赤。其子生來與眾不同,雙眉相距尺餘,固又名眉間尺。他成人後就揹負干將劍,前往楚國報仇。而楚王在夢境中早有預知,就命人到處追捕。赤四下躲避,始終無法下手。

一日山間得遇一劍客,允諾説只要他得到干將劍與赤的人頭,即可代其成事。赤當即就提劍刎頭相付。

劍客依諾面見楚王。赤的人頭雖死,但仇恨未減半分,楚王看了驚懼不已。劍客即獻計將赤的從頭用沸水煮,並請楚王移駕一觀。楚王不疑有詐。待楚王探頭相望,劍客提起干將劍,就將楚王的頭斬落鍋中,並當即自刎也將自己的頭吹到了鍋中。三頭於沸水中混為一體無法辨識。宮人分其三份,合葬一處,於是就有了“三王墓”之説。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第7張

愛情之劍——莫邪劍
  莫邪是古代傳説的一把劍,十大名劍之一。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三月不成。莫邪斷髮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莫邪,歐冶子之女,干將之妻,赤之母。

莫邪劍刃長四尺,柄長一尺,刃寬約兩寸許,系湖綠劍絮,重約十鏘,即約四斤二兩七分,劍身有漫冶,即水紋雕飾,舞動時銀光流瀉,如銀蛇吐信。

干將莫邪劍是雄雌雙劍。當你看到其中一柄劍時,就必然會看到另一柄劍。這兩柄寶劍是永不分離的。莫邪劍適合干將劍一起的,並稱為“中國上古時期十大神劍之一”。傳説中,這兩把劍是用活人的血肉來鑄造的,所以,這兩把劍便更有靈性,作為“上古十大寶劍之一”的名劍,這把莫邪劍不僅鑄就方法很神奇,關於莫邪劍的作用、功效,更是無人能敵。

首先是莫邪劍的鑄就,莫邪劍是雌劍,又和他相對應的雄劍,便是“干將劍”。關於莫邪劍和干將劍的神話故事,往往都是圍繞在“鑄劍”、“幻化”、“復仇”,這三個章節來説的。關於“鑄劍”,其實主要就是莫邪劍和干將劍的鑄造,真正的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不僅是有選材的問題,還面臨着鑄劍温度的問題。

最後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寶劍不知鑄造出,還出來兩份,便是“干將莫邪”兩把劍,所以,干將只把雌劍獻給吳王,吳王便很生氣,最後下令殺死干將,干將在最後生死關頭的時候,又看到了莫邪,最後,干將幻化成白龍,呆着干將莫邪兩把劍一起消失不見。所以,干將莫邪劍可以説是真氣之劍,象徵着干將和莫邪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第8張

勇絕之劍——魚腸劍
  魚腸,十大名劍之一。是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

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魚腸劍,是歐冶子在湛盧山上鑄造的五柄名劍之一。此劍到底多長,現在無法具體考證。但一定不會太長,長了它就決不可能,能藏到魚腸之中。最可能的長度應當是“不足半尺”。但這尺舊時是沒有統一的。禹時十寸為一尺,湯時十二寸為一尺,武王時則是八寸為一尺。因此這魚腸劍的長度,也只能是個大約數。

魚腸劍既成,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猶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魚腸劍中所藴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原來這把劍生就是逆理悖序的,是用來弒君殺父的,真是太可怕了。後來越國進獻寶物給吳國,這柄劍因此由越而入吳。相傳吳王闔閭,也就是公子光,曾得到過這五口寶劍其中的三口,即勝邪(磐郢)、魚腸和湛瀘。

一種説法是認為因為劍身上的花紋猶如魚腸,這種魚腸倒不是指生魚的內臟,而是要將一隻魚烤熟,剝去兩脅,然後再看魚腸,則有點像古劍劍身上的紋路,曲折婉轉,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據説清朝吳大皙藏有戰國魚腸劍的墨拓本,滿刃花紋畢露,就宛如魚腸一般。其實不光是魚腸,劍紋還可以像龜文、像高山、像流波、像芙蓉……

另一種説法則認為魚腸劍之得名,就是由於它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的劍身細長柔韌,能夠沿魚口插入,在魚的胃腸中曲折彎轉,而抽出時則恢復原形,鋼韌無比,熠熠生光;另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為諸多名劍中十分小巧的一枚,如短刃,如匕首。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第9張

尊貴華美之劍——純鈞劍
  純鈞,亦名“純鈎”,十大名劍之一。純鈞被稱為“尊貴無雙之劍”。是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純鈞是一把尊貴無雙之劍。

此劍依然是歐冶子在湛盧山上所鑄。在《越絕書。外傳記寶劍》中,是這樣述它的:“如芙蓉始出,觀其(紋),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巖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此所謂純鈎耶”。

純鈞劍,外觀雖然精緻華美,觀之,令人賞心悦目,但鋒芒決不因其華美而減之,它斬金截鐵,依然如同摧枯拉朽。也就是它將亮麗優美與鋒芒不減完美地融為一體,被喻為尊貴無雙的千古絕唱之劍。

傳説,有人向越王勾踐許以千匹駿馬,三處富鄉,兩座大城,來換這把純鈞劍。勾踐看到這麼多的好東西,心裏正在猶豫是不是與其換之。為了慎重起見,他請來了着名相劍大師——薛燭,想聽聽他的意見。

薛燭一看純鈞劍,就立刻厲聲道:“這把劍是天人共鑄的不二之作。為鑄這把劍,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錫,萬載若耶江,江涸而出銅。鑄劍之時,雷公打鐵,雨娘淋水,蛟龍捧爐,天帝裝炭。鑄劍大師歐冶子承天之命嘔心瀝血與眾神鑄磨十載此劍方成。劍成之後,眾神歸天,赤堇山閉合如初,若耶江波濤再起。如此絕世無雙的寶劍,區區駿馬城池何足道哉……”。

當然這也是古人對純均劍的一種敬仰,而編出的優美傳説。但做為一種文化傳承,後人還是喜歡這樣的傳説的。於是武俠大師金庸先生,就將這柄絕美的純鈞劍,化入他的小説《越女劍》中,使這柄尊貴華美之劍,更加地廣為流傳。

中國十大名劍,你聽過幾把? 第10張

精緻優雅之劍——承影劍
  上古名劍,十大名劍之一。曾為商天子、春秋時衞人孔周所有,與含光、宵練齊名,並稱商天子(王帝君主聖帝)三劍。承影是一把精緻優雅之劍,相傳出爐時,“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後有由春秋時衞國藏劍名家孔周收藏。

為了神化這柄承影劍,有人是這樣描述的:“揚起的雙手劃出一條優雅的弧線,揮向旁邊一棵挺拔的古鬆,耳廓中有輕輕的‘嚓’的一聲,樹身微微一震,不見變化,然而稍後不久,翠茂的鬆蓋就在一陣温和掠過的南風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輪,昭示着歲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長劍又歸於無形,遠古的暮色無聲合攏,天地之間一片靜穆”。

不管古人與今人如何描述這柄有影無形的長劍,他們都是為了表達,我悠悠五千年文明的燦爛與輝煌。也如這柄承影劍一樣,在“有影無形”中,承載着我華夏古國的博大精深,它如這一柄柄精緻優雅的神劍一樣,在世界歷史的上空,劃下我中華民族最完美的弧線。

天色愈暗,長劍又歸於無形,遠古的暮色無聲合攏,天地之間一片靜穆。這把有影無形的長劍就是在《列子·湯問》之中被列子激賞的鑄於商朝後來被春秋時衞國人孔周所藏的名劍:承影。故承影是一把精緻優雅之劍。

標籤:幾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