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運勢館

位置:首頁 > 命理 > 姓氏名人

梅堯臣簡介 北宋文學家 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解讀百家姓梅姓名人。梅堯臣簡介,為北宋文學家,著有《宛陵先生文集》。梅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5位。2010年,中國大陸姓氏排名第136位,人口以安徽、雲南、浙江、江西、江蘇、河南等地較多。

梅堯臣簡介 北宋文學家 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梅姓名人:梅堯臣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

人物生平

梅堯臣生於鹹平五年四月十七日(1002年5月31日),他出身農家,幼時家貧,酷愛讀書,十六歲鄉試未取之後,由於家庭無力供他繼續攻讀再考,就跟隨叔父梅詢到河南洛陽,以蔭補任太廟齋郎,歷任桐城、河南、河陽三縣的主簿,在河南任職時,深受西京留守錢惟演的讚賞,二人成為忘年交,與錢惟演等以詩會文遊,並結交歐陽修等青年文士。

曾先後以德興縣令之職兼知建德、襄城縣,監湖州税,籤書忠武軍、鎮安軍節度判官,監永豐倉等地方官。因朝臣屢次推薦,於皇祐三年(1051年)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

皇祐四年(1052年),以太常博士為獻官,此年或曾參與纂修《太常因革禮》。旋即監永濟倉。

皇祐五年(1053年)六月,編次林逋《和靖先生詩集》,併為之作序。同年冬,扶嫡母束氏柩南歸。

至和元年(1054年),在宣城居喪的梅堯臣頗為研讀醫藥書籍,常為鄰里農民治病。此後曾至揚州、汴京等地。

嘉祐元年(1056年),翰林學士趙概與歐陽修等人上疏舉薦梅堯臣。次年,梅堯臣被任命為屯田員外郎,充任《唐書》編修官及國子監直講。同年,歐陽修等權知貢舉,梅堯臣充任點檢試卷官。梅堯臣在京任職,足跡“不登權門”,即使對於時官京兆尹的歐陽修,他也不願前往其家。此時歐陽修、江休復、吳中復等常來訪唔。此年,以郊祀加恩,梅堯臣晉升為尚書都官員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

梅堯臣曾上奏自著的《唐載紀》二十六卷,對舊史的缺漏錯誤多有補正,仁宗遂命其參與修撰《新唐書》,書成之後,還未來得及奏呈仁宗,梅堯臣就因病於汴京逝世,享年五十九歲,時為嘉祐五年四月二十五日(1060年5月27日)。仁宗為了酬答他的功績,特將他的一個兒子起用為官。同年七月九日,歐陽修等公祭梅堯臣於汴京,歐陽修、劉敞等各有祭文。

軼事典故

與蘇軾

在一次進士考試時,梅堯臣擔任考官,輔助主考官歐陽修閲卷,發現了蘇軾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其中有“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之語,他閲卷後推薦蘇軾的試卷給歐陽修批閲。歐陽修詢問道:“這出自何書?”梅堯臣説:“為何需要出處。”歐陽修認為只是眾人偶爾忘記了出處,但也頗驚蘇軾之才。但是試卷糊名,歐陽修認為很有可能是弟子曾鞏所寫,但為了避嫌,於是將此卷取為第二。等到揭榜時,歐陽修見到蘇軾的姓名,開始時對梅堯臣説:“他所寫的一定有依據,遺憾我們這些人不能記得了。”等到蘇軾拜訪感謝歐陽修時,歐陽修詢問其試卷內容出處,蘇軾説出了與梅堯臣相同的回答:“為何需要出處。”歐陽修賞識其豪邁,感歎不已。

採茶官

梅堯臣曾深入官港茶區親自考察茶葉的生長氣候、採摘、製作、出售的全過程,作有《南有佳茗賦》:“南有山原兮,不鑿不營乃產嘉茗兮囂此眾氓。”傳説他作罷擲筆,捋須含笑説:“我乃採茶官也!”且又作詩:“山茗烹仍綠,池蓮摘更繁”,他把茶葉與池蓮併為建德之美。遊梅山寺時,曾作詩《遊梅山寺》一首,詩中稱:“春山日可愛,因訪舊禪宮。路繞危溪入,橋椽古木通。白雞鳴屋外,綠水過庭中。獨坐昔雲樂,何如親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