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運勢館

位置:首頁 > 中國黃曆 > 傳統節日

高山族收穫節傳統習俗知多少

高山族是對居住在我國台灣省的南島語系各族羣的統稱,在福建和東南亞等地也有族人分佈。在歲月的風風雨雨中,高山族同胞們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族節日,今天就讓小編為你介紹,高山族的收穫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高山族收穫節傳統習俗知多少

高山族收穫節又稱為“豐收節”、“豐收祭”、“豐年祭”等,是高山族一年之中最隆重、規模最大的傳統祭典,在每年秋收季節舉行,為期一週左右。高山族之中的眾多支系,如布農人、魯凱人、排灣人、卑南人等都要慶祝豐收節。

布農族的豐年祭
  布農族的豐年祭稱為“豐收節”或“收穫節”,很有特色。布農族的主食為小米,收穫節於小米成熟時舉行,具體時間由構社或族老商定。按照布農族的傳統習俗,小米成熟收割前的十五日內,家庭成員不得外出,如有特殊情況非外出不可,外出前不得吃青菜、香蕉、甘薯、玉米、鹽、糖之類食物,只能用紅、綠、樹豆及無鹽肉食充飢。

祭日前一天,各家各户去自種的小米地撕下兩根粟穗,送至村社的司祭家,入到公共糧倉中,待第二年播種時領回播種。祭日當天,司祭家殺豬並煮新米飯招待各家家長。當天晚上,各户殺豬煮新米飯吃。出嫁的女兒或姐妹一般也應回孃家過節,她們也可以分一份肉帶回。吃了新米飯,即可全面開鐮收割。

魯凱族豐年祭
  以小米為主要農作物的魯凱族,在每年農曆八月中前後舉行收穫祭,作為一個年度的終止,並迎接新的一年。離鄉在外的魯凱族人回到家鄉共襄盛舉,感謝上天賜予作物的豐收,祈求平安。祭祀前,濃厚的節慶氣氛籠罩着村落,家家户户忙着縫製傳統舞衣,用稻米摻小米釀造甜酒。

祭典當天,迎靈、獻祭、山地歌舞、鞦韆大賽、拋物比賽等傳統民俗活動輪番登場,一直到深夜才結束。收穫祭中,烤小米餅(“烤餅占卜”)是一個重要的儀式——將小米麪團帶到特定地點(通常都在村外野地),地面上鋪石板,燒熱後將小米麪團放在上面,再覆以香蕉葉,再壓一個石板,三十分鐘左右後,拿開上面的石板和香蕉葉,用烤出來小米餅,作為當年農作與狩獵的卜問。 推薦:高山族的風俗習慣 

如果餅烤得太乾,預示着當年可能雨水較少;烤得温潤,表示當年的雨水豐沛。烤小米餅的儀式只限男性參與。此外,還有“引靈報信”、“保佑靈魂祭”、“男人祈富祭”、“灑聖水祭”等祭典儀式。過去收穫祭長達七至十五天,後來大都集中於一天舉行,各部落舉辦時間大都集中在八月中旬。後來只有少數部落仍然保存傳統的“烤餅占卜”,大多數的部落已改為歌舞比賽等活動。

卑南族豐年祭
  卑南族集中居住在台東縣卑南鄉。早期的卑南族跨年祭是當時卑南八社對報佳音、猴祭、狩獵祭、凱旋祭、部落豐年祭、聯合豐年祭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豐年祭是跨年祭的最高潮。跨年祭於十二月下旬,持續到新年,因此而得名。

部落豐年祭在凱旋祭之後。狩獵隊伍回來後,在會所廣場前,大家圍着營火共舞,跳傳統年祭的舞蹈。檳榔、米酒中混合着歌聲舞蹈,非常熱鬧。最盛大的聯合豐年祭在元旦舉行,集合南王、寶桑、知本、建和、初鹿、檳榔、泰安、利嘉等八社部落聯合舉辦,活動內容包括表演傳統舞蹈、技藝等,是全卑南族人共聚之日。

後來的卑南族豐年祭在每年七月間舉行。進行準備工作之後,在開幕儀式上大家共享民族風味佳餚,觀看青年跳勇士舞,晚間載歌載舞慶祝豐收,最後一天由祭司長向祖靈祭祀祝禱,豐年祭至此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