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運勢館

位置:首頁 > 命理 > 取名

作為歷史古都的北京名字的由來

取名2.11W

北京是我國首都,更是世界知名的一線城市。北京在歷史上有着很多不同的名稱。在我們生活的地方有着各種名稱,地名也是其中一個,你是否好奇過地名由來呢?

那麼,本期地名大全一起來看看北京名字的由來。

作為歷史古都的北京名字的由來

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篡政後,遷都北平後改的,意與南京相對之意。1368年8月,明大將徐達率大軍攻佔了元大都。雖然元順帝逃往了漠北,但其許多軍隊仍滯留在大都周圍,時時威協着大都,元將領也速就曾兵臨通州。朱元璋當即命令大將常遇春率重兵消滅大都周圍的元軍。1369年6月,常遇春蕩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殘餘軍隊。戰報送達朝庭,朱元璋便以“薊北悉平”為名,將元大都改為“北平府”。這也就是北京也稱北平的來歷。

明代皇帝朱棣(明成祖),1406年(永樂四年),頒詔遷都北平,並把北平改為北京,意與南京相對之意。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北京是着名古都,早在商、周、秦、漢、隋、唐時代,就有燕薊之稱,又有薊城、薊州、薊縣、薊門、薊北等稱謂,但是據文獻考證,不論是薊城、薊州,還是薊縣,沒有一座城門叫薊門。儘管在古代詩詞中,經常提到“薊門”這個字眼,通常是泛指幽燕,即今北京這塊地盤兒,而不是具體指的哪一座城門。薊門煙樹,也不是薊城之城門,更不是薊門故址,這裏是元代古城的舊址。

歷朝歷代都將北京視為重鎮加以治理和保護,並不斷改變着它的名稱。有人統計過,北京城的各種名稱達六十多個。就大家熟悉和史書中常見的説,北京地區上古時稱幽陵,夏朝時稱冀州,周朝時稱薊,春秋戰國時是燕國的都城,故稱燕京。秦置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為廣陽、薊縣,北魏稱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就從這裏開始。唐改稱范陽,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就是從范陽起兵的。唐以後又一度稱幽州。遼建都在上京,把這裏作為陪都稱幽都,也稱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於此,稱中都,並對其進行了擴建。這是北京八百餘年建都史的開始。

元朝時稱大都,這時的北京城已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市了。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曾對大都做過詳細描述。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也由此開始。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將首都定在南京。後朱棣從他侄兒手中奪得政權後,將首都遷到這裏,故稱北京。明朝時,還一度稱北京為京師。清朝也建都北京,並沿用了明朝的名稱。民國建立之後仍稱北京。1928年改稱北平。北平這一名稱是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提議改用的。

北伐戰爭後,陳立夫曾在南京辦了一份《京報》。這份民間報紙很敢説話,銷路很好,其銷出的份數比《中央日報》還多。有一天,陳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決定在南京,北京這一名稱應更改,以免殘餘軍閥再圖在那裏起野心設政府。於是,他讓《京報》羅時實執筆,寫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國民政府採納了陳立夫的建議。

其實,歷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稱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攻佔元朝大都之後,即對大都城進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從此安寧平靜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時,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國成立,又將北平改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