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運勢館

夏至在古代是法定放假日,這個節氣名稱是怎麼來的

夏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屬於夏季的節氣。在我國古代,夏至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是一個法定的假日。在宋朝,官員們會放假三天。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這天太陽會直射北迴歸線。夏至的名稱由來則是根據陳希齡《恪遵憲度》的記載。

夏至在古代是法定放假日 這個節氣名稱是怎麼來的

夏至在古代是法定放假日嗎

夏至在古代,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是法定的放假日。宋代的官方要放假3天,讓百官回家休息,好好地洗澡、娛樂。《遼史·禮志》中説:“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 囊相贈遺。”彩扇用來納涼,香囊可除汗臭。這一天,各地的農民忙着祭天,北求雨,南祈晴。從周代時起,在夏至日已經有了祭神儀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視作“國之大典”,民間的百姓們在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還吃新麥做成餅、饃,謂之嘗新。所以在古代,夏至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

夏至的天文現象

夏至這天,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是一年裏太陽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陽北行的極致,是北半球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地區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這是地球自轉軸傾斜造成的"晝長夜短效應",越接近兩級越明顯的緣故。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北迴歸線以北地區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夏至這天,北迴歸線附近還有“立杆無影”的現象。

夏至名稱的由來

夏至是代表夏季的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據陳希齡《恪遵憲度》(抄本)解釋:“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而來。不過夏至不一定是氣温最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