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运势馆

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族文化

汉服核心之一,延续千年的冕服简介

冕服产生于西周时期,随着周礼的一次次复兴,处于汉朝至明朝的汉服体系中的核心。冕服的千年延续是对汉文化的坚守,其服装中所蕴含的汉族文化精神是我们要一代代永远传承下去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汉服文化中一起了解吧。

汉服核心之一:延续千年的冕服简介

冕服产生于西周时期,随着周礼的一次次复兴,处于汉朝至明朝的汉服体系中的核心。冕服的千年延续是对汉文化的坚守。

周代冕服种类有大裘冕、衮冕、惊冕、毳冕、希冕[絺冕]、玄冕等六冕,按照不同场合需要加以穿用。六冕在汉以后历代王朝的复礼思潮中,有时或以别的称谓形式出现。

六冕中,历代主要采用的是衮冕一种。衮冕是冕服当中,最华丽的服装,与其它冕服不同的特征,主要是冕冠的旒数(十二旒)及在衣裳所施的文章(十二章或九章,按照各朝代稍微不同)。作为六冕当中的首位冕服,大裘冕的象征意义最为崇高而又最具独特之处。全套冕服大致上由冕冠、上衣、下裳、中衣、袴、袜、舄、腰带(革带、大带)、弊膝、佩玉、绶、剑、圭等的十四种。

周代六冕的不同,可由十二文章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凡为冕服,例必有相应的“文章”。历来被普遍采用的文章之章目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之十二章。

《周礼》始传六冕的楷模,继而订立六冕取名之准则与承载往后千古历代冕服之服色的用事、义涵,包括冕冠、冕服之衣及裳、冕服之足衣、冕服之坿饰、冕服之服章等之形与图的用“色”规制,皆缘自周礼冕服之制。

《易系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尚书·舜典》:“…(天子)五载一巡狩,群后以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臯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彰)哉。”可见黄帝尧舜时代已有冠服规制,而有此论功酬庸的相关文献。综此可知此种服章规范之施的崇高境界。

冕冠的文化内涵
  1、延(冕版):冠上加“延”(綖)前圆后方,上玄下朱(纁),象天地之道。前低后高,以示俯伏谦逊。

2、旒:大裘冕无旒。冕以次,皆有垂旒,旒之数各有等差。旒之设,所以“蔽明”。义在不宜察察为明。旒之玉,周用赤、青、黄、白、黑五采。汉改以单色白玉珠。东晋用翡翠、珊瑚。明用各色珠,以组贯五采玉十二,象徵一年十二个月的极数。其余诸冕之旒都是奇数,属於阳数,亦即是吉数。《礼记·玉藻》云:“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礼记·郊特牲》又云:“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

历朝冕服用色:玄衣纁裳
  “玄”是“黑”与“赤”两色的复合;而在中国哲学理论上,它是千古中华服色制度中最能象徵“天道”的思想色彩。先人以“玄拟天”,这在《周易》〈坤上六〉的爻辞中有所比拟:“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文言曰:“天玄而地黄。”前章已述,是因天道幽深而远,窥测维艰,如同一片“漆黑”。概以“黑中扬赤”内涵奥秘,与提供无尽的生活资源以育、以养、以造福众生。因而最尊隆的冕服采玄色,这是中国传统敬天畏天而“保民以王”的思想之显现。纁裳之用纁,文字载录首见於《周礼》之注文。《周礼》:“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注:“凡冕服皆玄衣纁裳。”纁色,即赤色、黄色、白色的复合色。

《后汉书·舆服志》:“玄上,朱绿裏”

《晋书·舆服志》:“皂表,朱绿裏”

《晋书·舆服志》:“皂表,朱绿裏”

《隋书·礼仪志》:“玄表,朱绿裏”

《唐书·车服志》:“黑表,纁裏”

汉服核心之一:延续千年的冕服简介 第2张

《明史·舆服志》:“洪武十六年,始定冕制。冕前圆后方,前后各十二旒,旒五采,玉十二珠,五采缫,十又二就,就相去一寸,红丝组为缨;黈纩充耳,玉簪导”“洪武二十六年更定。冕版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元表朱裏,余如旧制。”“成祖永乐三年,定冕冠以皂纱为之。上覆曰綖,铜版为质,衣之以绮,玄表朱裏,前圆后方,以玉衡维冠,玉簪贯纽,纽与冠武并系缨处,皆饰以金綖。以左右垂黈纩充耳,系以玄紞,承以白玉瑱,朱紘。”

《后汉书·舆服志》:“上衣玄色;下裳纁色。”

《晋书·舆服志》:“其衣皂(黑)色。前三幅,后四幅;衣画而裳绣。中衣以绛缘其领袖。”“下裳绛色;素带,广四寸。赤皮为韍。绛袴袜。素带,朱裏,以朱绿裨(绲边)饰其侧。”

南朝梁《隋书·礼仪志》:“其衣皂上;素带、朱裏、朱绣,中衣绛缘领袖。”“韍,赤皮。绛袴袜。”北朝魏《隋书?礼仪志》:“上衣皂色。衮服皂衣,缘绛中单。”“裳绛色。前三幅后四幅。朱绂(黻),绛袴袜。”

隋《隋书·礼仪志》:“上衣玄色。玄衣,衣褾、领织成升龙,白纱内单,黼领。”“下裳纁色。纁裳,黻随裳色,龙火山三章。”

唐《唐书·车服志》:“衮冕,深青衣。大裘冕,黑羔表,纁裏,黑领、褾、襟缘,白纱中单。”“朱裳、纁裳。黻以缯为之,隋裳色,画龙、火、山三章。”

宋《宋史·舆服四》:“诸臣祭服,唐制。青罗衣,绯罗裳,绯蔽膝……。”

明《明史·舆服志》:“衮缘衣,白罗中单(素纱为之),黻领,青绿襈。”“黄色下裳,蔽膝随裳色(红罗蔽膝),腰有辟积,本色綼裼。绣龙、火、山文。”

 冕服足衣:赤舄
  冕服之裳、舄、舄饰的用色,依古礼,皆有其既定的准则:即舄饰之色决定於舄,舄之色决定於裳。申言之:裳之色纁(浅绛),舄之色,因而用赤,与裳同色。而舄饰之色乃用黑,黑与赤为直线相对方位的“缋次色”。

《后汉书·舆服志》:赤色足衣;赤舄絇履。

《晋书·舆服志》:赤色足衣;赤舄。推荐:续衽钩边,深衣之裳曲裾汉服简介

南、北朝《隋书·礼仪志》:赤色足衣;

隋《隋书1礼仪志》:朱色、赤色、金色足衣;朱袜,赤舄,舄加金饰。

《唐书·车服志》:赤色足衣;朱袜,赤舄。

《明史·舆服志》:“黄色足衣;黄袜,黄金舄饰。”“赤色足衣;朱袜,赤舄。”“袜、舄皆赤。”

冕服文章与用色:
  冕服十二服章,一一皆有其内在精神义涵,具有民族文化的特徵,更具有伦理、哲学之意义,这是中华千古的服饰文化思想之表徵,勉人向善,在在充满尊天、隆祖、明礼、尚义之义涵。惟《尚书》经文仅有“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以及“五服五章”、“惟衣裳在笥”。凡此“道协人天”之理念,自古出自诸多圣贤的学说。如日、月、星辰昭明,象发生万物、养成万物。山龙兴云雨、能适应沾物济众以配天。火明而炎上;…是乃明理崇礼精神之强调。又如虎,严猛;蜼,智慧,象神武定乱。粉米粒民。黼象割断能决。韍象背拂於非义,或君臣可否相济…是乃仁民尚义,与临事而敬精神之崇尚。

依於载籍:所有冕服的十二服章,即十二图象,乃以五采交陈,衣缋而裳绣。龙山以下各为纯色:龙山青;华虫黄;宗彜白;藻火赤;而日月星辰不与焉。据称:“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尊卑之服,汝明制之。”疏:“其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合五采而画之。……其藻、火、粉米、黼、黻於絺葛,刺绣以五种之彩,明施於五色,制作衣服。”

《大学衍义补》冕服之章引蔡沈曰:“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色者,言施之於缯帛也。”《正义》又云“郑玄云:会,读为绘……絺读为黹,黹,紩也。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为祭服。

凡画者为绘;刺者为绣。此绣与绘,各有六,衣用绘,裳用绣。”贾公彦疏:“作缋者,缋,画也。衣是阳,阳至轻浮,画亦轻浮,故衣缋也。…郑君读希为黹,黹,紩也,谓刺缯为绣次。但裳主阴,刺亦是深沈之义,故裳刺之。”据考:自汉以下,诸儒皆言衣画而裳绣。历代制度皆以此为准则,或改用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