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運勢館

位置:首頁 > 中國黃曆 > 傳統節日

侗族鬥牛節,不畏艱險的侗族人

侗族,分佈於貴州、湖南、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信仰多神。對侗族來說,牛是日常生活中相當重要的存在,他們喜歡鬥牛爲樂。那麼,就讓老黃曆帶大家瞭解侗族鬥牛節,一起走近不畏艱險的侗族人。

侗族鬥牛節 不畏艱險的侗族人

侗族鬥牛節是多在春秋之季進行。雖然同是兩牛相鬥,但南北侗鄉禮儀各異,這些不同的儀式都留下了古代征戰的遺蹟。

南部地區每年農曆二月、三月或八、九月逢“亥”那天爲鬥牛節。在這之前,後生們吹笙到外寨邀戰。準備參戰的牛王圈前,人們鳴鑼吹笙放炮,生食魚食祭祀通宵達旦。亥日的鬥牛場上人山人海;牛王營地裏,旌旗環繞、戒備森嚴。有若古代將軍佈陣。

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樓附近,乾淨通風,稱爲“牛宮”。牛王有專人割草擔水拌料伺候,還要經常供給蜂蜜、豬油、米酒等食物。“牛王”體格碩大而健壯,渾身滾瓜流油,犄角粗壯尖利,象張開的鋼杈。

鬥牛前,由德高望重的寨老頌《鬥牛詞》,宣佈鬥牛規矩。午時許,鬥牛隊伍輪流入場示威,手舞書着牛王美稱的“碼牌”者在前開道,敲鑼鼓吹蘆笙者隨之,刀斧手舉着金瓜斧,寨老着古裝持傘以護聖母英靈,後面的人羣舉着旌旗擁着牛王在炮聲中入場。

牛王頭鑲鐵角、罩紅緞,背插令旗鶴尾,幾個後生牽着牛王在樂聲和歡呼聲中入場。人們護着牛王繞場三圈,高呼不止,這種儀俗稱“踩堂”。

踩堂完畢,鬥牛便正式開始了。若是一方敗了,姑娘們就跑去將“敗將”的旌旗奪去,接着是勝利者以威武的姿態再次入場示威。待約定的牛王都鬥過,鬥牛也就結束了。

有時“敗將”還會被殺掉,全寨出錢重新飼養新的“牛王”。幾天後姑娘們送還敗者戰旗,受到小夥子們盛情的款待,並陪着他們唱侗族大歌,臨別奏笙歡送,還贈贖旗彩禮。

相傳古時候人們種稻插秧卻不會移栽,這時有兩頭水牯牛跑到秧田裏打起架來,將秧田踩壞,主人沒法,只有從較密的田裏移出一些秧來插滿。收穫季節這塊田豐收了,人們從此學會了插秧。爲紀念這一農活上的大事,人們牽來兩牛相鬥,從此相沿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