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運勢館

位置:首頁 > 傳統文化 > 城市文化

鳴沙山月牙泉真的會成為歷史嗎

鳴沙山月牙泉位於甘肅敦煌,古稱沙井,俗名藥泉,其作為大漠深處的一眼泉水幾千年來都不幹涸,已經成為世界地理史的一處奇觀,也是我國着名的一處風景名勝區,漢朝時期開始,這裏就被稱作是敦煌八景之一,又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但是近代以來,月牙泉的水位一度下降,這不僅讓我們回憶起羅布泊古樓蘭這些曾經的沙漠綠洲,那麼鳴沙山月牙泉也會像他們一樣成為歷史嗎?本期的城市文化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鳴沙山月牙泉真的會成為歷史嗎

月牙泉早在漢代就是遊覽勝地。唐代有船舸,泉邊廟宇。泉南岸原有一組古樸雅肅、錯落有致的建築羣,從東向西計有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殿、藥王洞、雷神台等百餘間。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繪壁畫數百幅。重要殿堂均懸置匾額、碑刻,如“第一泉”、“別有天地”、“半規泉”、“勢接崑崙”、“掌握乾坤”等,書法雅俊,堪稱上品。當時這裏亭台樓閣,廟貌輝煌,宮廳柱廊,臨水而設。林木蓊鬱,泉光與山色相映,古剎神廟,繞以常年香火。歷代騷客遊玩,吟詩詠賦,揮毫者不乏其人。史載,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得天馬於渥窪池中,後人疑月牙泉即漢渥窪池,遂立一石碑曰“漢渥窪池”。“四面風沙飛野馬,一潭之影幻游龍”。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傳奇色彩。

鳴沙山月牙泉真的會成為歷史嗎 第2張

鳴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山為流沙積成,沙分紅、黃、綠、白、黑五色。漢代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綿亙40餘公里,南北寬約20餘公里,主峯海拔1715米,沙壟相銜,盤桓迴環。沙隨足落,經宿復初,此種景觀實屬世界所罕見。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水質甘冽,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雖遇烈風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沒,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獨特地貌,確為“天下奇觀”。

據統計數據顯示,自1995年到2010年的15年間,月牙泉周邊鳴沙山東山、南山山脊向月牙泉移動了8~10米,南北兩山間的區域面積縮減了7%;和20世紀70年代相比,月牙泉四周沙山坡腳移動了13~60米,被稱為“沙漠奇觀”的月牙泉面臨着沙山掩泉的威脅。

對於月牙泉百年遇烈風而不為沙掩蓋的不解之謎,有許多説法。有人認為,這一帶可能是原黨河河灣,是敦煌綠洲的一部分,由於沙丘移動,水道變化,遂成為單獨的水體。因為地勢低,滲流在地下的水不斷向泉中補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這種解釋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沒有消失的一個原因,但卻無法説明因何飛沙不落月牙泉。

鳴沙山月牙泉真的會成為歷史嗎 第3張

在經過幾年的應急治理之後,“沙漠綠洲”敦煌市着名的景點月牙泉水位嚴重下降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並已經有所回升。08年月牙泉水域面積重新擴至11畝,水位已累計上升了0.6米。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是戈壁大漠的兩大自然奇觀,以獨特的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自然景觀聞名於世,被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甘肅省敦煌市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推行了禁止開荒、打井、移民的“三禁”政策,實施了關閉機井、壓減耕地的“關井壓田”和補水、節水、引水等措施,有計劃地為月牙泉“輸液”,初步控制了月牙泉水位下降趨勢。至2010年10月,月牙泉水位穩定,平均水深維持在1.7米左右。

綜上所述,月牙泉的嚴峻情況近年來已經得到了遏制,所以對於月牙泉來説,更多的是需要我們人類的保護,只要各方面都做到位了,相信這一處奇觀還是會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