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運勢館

處暑時節的習俗和養生保健

在我國每年的的陽曆八月二十三日前後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反映了暑氣到此為止,秋天來臨。處暑前後有很多習俗,民間會有一些祭祖的民俗活動,而且秋意漸濃,也是人們賞秋的時節。下面就一起隨董易林老師來看看處暑時節的習俗和養生保健。

處暑時節的習俗和養生保健

一般情況下,處暑前後即為農曆的七月中旬,此時民間會有祭祖的民俗活動。已經過去的 “中元節”即是處暑前後的重要節日。中元之日,人們以果蔬佈施祭祖,追思先賢,祈祝安康。

民間也有處暑吃老鴨子的傳統,而且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着這一傳統。據説一般在處暑這天,老北京都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對於沿海漁民來説,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的時節。因而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以祈禱平安,漁利豐收。

以上講的是處暑時節的一些流行習俗。而從中醫養生的角度講,處暑節氣的養生保健也非常重要。因為處暑“暑氣止,天始涼”,處在氣温變化交替的節點,所以,特別容易引起人的身體機能的失調,從而導致一些諸如感冒、痢疾等疾病的發生。所以,處暑時節的養生保健也同樣不可忽視。

處暑過後,氣温逐漸下降,日夜温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温仍較高。易出現肺燥津虧之象,即口乾、鼻幹、乾咳、便祕,皮膚皺紋增多甚至乏力、消瘦等。對此,就應“燥則潤之”。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而飲食一些粥類,諸如薏米、銀耳、蓮子、百合等,也有清腸潤燥、健脾養胃之效。

“一場秋雨一場寒”。處暑過後天氣轉涼,晝夜温差增大。而每逢雨後氣温則下降明顯。因此,對應這種氣候特點,在早晚時間還要注意酌情添衣。但忌多忌捂。俗話説:“春捂秋凍”,就是説在秋天時間不要一次性添加太多衣物,而是隨着天氣的慢慢轉涼變寒酌情加衣,以增強自身抵禦寒冷的能力,進而能很好地適應冬天的嚴寒天氣。